跳到主要內容

女神論(零)關於命運、誕生與際遇



女神說,我們知道自己的命運長什麼樣子。我們出生之前就知道,我們自己選擇接受了這樣的命運,毫無保留全盤地接受它的幸運和不幸,無論順遂或曲折、快樂或悲傷。就像安裝軟體前冗長的使用條款說明,我們毫無顧忌按下我接受,然後才被生下來。

我在出生前的那一刻,一定猶豫了。一如我躊躇不前的個性,我好像有些反悔。十二個小時,胎位不正,我開始有些缺氧,我還在猶豫。拖不得,醫生說必須開刀。我終究呱呱墜地,勇敢地哭出聲來。

我就這樣忘記自己的命運了。我們都一樣,一出生就忘記自己的命運了。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,我們透過後天技能的培養、個性的薰陶和習慣的養成,還是能化解命運裡面註定的關卡。比如說,20 歲註定有個車劫,可能因為你車技矯好、不與車爭道或者每一次都戴安全帽而順利化解。

重點是,站在關卡面前,我們積極而勇敢。不若我未出世的哥哥,一旦我們被生下來,就算命運的齒輪無情轉動,也沒有人可以輕言放棄。我們註定會一直跌倒,像模型一樣一直預測失準,接著幾千次不斷不斷迭代訓練,終而學會跌得優美圓滑。


絕對不可以放棄。




Despair is a state of mind, not a situation. Hope is just another word for expectations. — “Gravity”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聖水 sèng-chúi

本文獲第十九屆林榮三文學獎小說三獎,後收錄於九歌 112 年小說選。 過年前的台北,十幾度下著小雨。我撐著傘在木柵動物園門口找到穿著黃色輕便雨衣的哥哥。 「啥物風共你吹來?還會找我來動物園喔!」難得他今天沒有穿宮廟衫。 「無啦!帶我朋友來踅踅|」他說得越來越心虛。 「喔!信主得永生的姼仔彼个。」現在才有機會好好看看哥哥,怎麼好像又更胖了。 「哭父啊,現在要說伴侶啦!」他向遠方人群裡穿著洋裝、眉清目秀的女生招手。我也回頭向她揮揮手。「我就和母仔講欲對你出來嘛。」還是一樣不會說謊。 「蔡豬哥欸!」他趕緊叫我閉嘴,不要讓他的伴侶聽到。 我在長頸鹿園區,看牠們用長長的舌頭跟樹上葉子舌吻。護欄把長頸鹿隔得好遠,距離讓我們的體型看起來相去不遠。但其實牠們好巨大,黃澄澄的鬃毛配上斑點,好美。 「你欲啉水毋?」哥哥從後背包拿出媽祖平安水。我接過水瓶喝了幾口。 (哪有人出來約會還帶自己家宮廟的聖水啊?) 「麒麟鹿敢會當燖補?」 這哪裡來的怪問題。「他們不同科,有鹿茸的是鹿科,牠們是長頸鹿科。」我拿起手機拍長頸鹿低頭的樣子。 「讀大學著是無仝,好有洨問。」雨變小了,他拉開輕便雨衣,從桃園悶到這裡的臭汗味撲鼻而來。我假裝沒聞到。「無啦,看你面色遮䆀,另工轉去乎阿母補一下。」我看了他一下。 「麒麟鹿相姦進前會喝對方的尿喔!」一般百姓最愛聽生物系的人講這種冷知識。 「幹,遮爽!啊下禮拜過年,你不找你伴侶來家裡吃個飯?」 喔。原來今天的主題是這個啊。「分手了。」「我今年過年不回家了,學校很忙。」 好像沒預料是這個答案。「喔,無要緊啦!」說完他跑回去找在涼椅上休息的伴侶。 (怕尷尬又硬要問,問個屁啊。) 離園時,雨過放晴後的夕陽拉長他倆的影子,信仰殊途的兩個人走到了一起。我好像可以再努力一下。 除夕夜外頭爆竹炸破八樓頂樓加蓋,震耳欲聾。電解質失衡的我一個人在地毯上痙攣。再次清醒好險只是大年初四。倒數第二次,一切都還來得及。 過完年三月份開學打工的錢沒來得及繳學費,沒差反正也沒有要唸了。四月份房租也還來不及繳。這間住了三年的套房只有七坪。床墊棉被衣櫃都是房東的,只有白色地毯屬於我。 最近有條流浪狗時不時來打擾。我確定一下落地窗外的露台,沒有人,窗簾拉了又拉確定掩實了。台北的頂樓加蓋就是很麻煩,大樓蓋得密不透風,昨晚他跳著隔壁頂樓闖入我的露台,眼神閃著光注視著我。我假寐,不動聲色,直到天曉才聞...

女神論(一) 資料庫的由來

已經忘記上女神的課是這麼有趣的一件事。進階資料庫的第一堂課,女神在黑板上畫出長長一條時間軸,標上從1940到2016的年份,要所有同學寫上你覺得直接和間接和資料庫有關的事件。 有些答案很直覺,比如說提出關聯式資料庫、SQL 語言各個版本、個人電腦普及化等等。有些則很可愛,像是我上小學、我進入清大、我選了這門課程。 老師從裡面點出了兩個時間點。第一個當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,圖靈為了解密發明了圖靈機,成為現代電腦的雛型。接著是二戰後的經濟大蕭條,物價動盪,銀行必須知道金流現在的情況到底如何,而紙本作業已經沒辦法滿足要求。於是乎,人們開始透過打洞卡儲存資料。 Alan Turing and Turing Machine 接著我們開始討論打洞卡的缺點,比如說沒有順序性,只要弄混一張卡就毀了。比如說,資料必須擁有一致性,而在2016年的今天,有些資料庫則開始作速度與一致性之間的取捨。(ElasticSearch 在做大範圍存取的時候,會透過近似演算法捨棄一點精準度,以求更快的效能。) 科技的演進從來都不只是因為這些名詞出現在課本的下一頁下一章,它們總是圍繞著基本的問題和需求不斷衍生發展。走進吃到飽餐廳你也不會抓到什麼吃什麼,一定是因為你很餓、或者食物看起來很好吃;學習如是。

女神論(二) 擇善固執

上週四剛好有時間,走了一趟台北當代藝術館。我非常喜歡這一期的《流・變——鄭麗雲個展》。鄭麗雲女士是為旅美藝術家,擅長在油畫上面以刮畫的方式呈現大自然景物。所有展件中,我最喜歡這幅〈氣 M〉。    〈氣 M〉Air Mural 油彩、麻布 Oil on Linen 305 x 915 cm 2001 〈氣 M〉是一件非常巨幅的作品,一踏入展間便被這幅畫所震懾。乍看之下是簡單的藍天烏雲,好像是國小大家常常用水彩畫的主題。但定睛一看,便會發現烏雲的陰暗部是由許多密密麻麻的線條組成。緩緩走近畫幅,畫框超越視界,線條開始流動。說不清是山雨欲來還是天光乍現,心裡開始萌生走近畫中的世界,一方面畏懼無窮天際展現眼前,另一方面又無比渴望傾盆大雨洗滌三千煩惱絲。再更仔細看,畫裡每條線條的深淺不同,造就自成一格的陰暗部變化。視野縮小到眼前的一小片畫布,如水浮光,無盡光芒迎面而來,每一條都閃爍著藝術家的生命力。 〈氣 M〉局部特寫     這樣巨幅的作品想必不容易。鄭麗雲女士當時處於非常困頓的生活階段,從國畫訓練走到西畫,又因為畫廊通風不良而罹患皮膚癌。與丈夫離異,鄭女士在美獨力拉拔兩個孩子。畫室沒有助理,便自己繃上三米乘以九米大的畫布,甚至有次不慎從爬梯上摔下來。面對這麼巨大的畫布,鄭女士每天只能專注在一平方米的大小。作畫九個月的時間裡,不分晝夜,必須全神灌注在線條的接縫、深淺和整體的構圖,有時遇上油彩濕度不同,整塊得重頭來過。 鄭女士創作的過程中也受到一些質疑,比如說當整個藝術圈氛圍沉靜在符號學、後現代主義、新自由主義和去政府化的浪潮,已經很少返樸回歸自然的藝術創作了。鄭女士只是輕輕的一句:「我覺得我的生活已經夠複雜了,我不希望任何人或者符號再出現在我的作品裡,那太複雜了。」 鄭麗雲以花表達其對於女性主義的見解。 圖為《盛花系列》Flowers In Full Bloom Series     這整個創作的過程非常像資料科學家建造模型的過程。模型推論的結果看似非常簡單、非常直覺並且合乎邏輯,但當我們檢視資料過程,我們必須就整體而言整理出脈絡,而那些脈絡就像是畫裡的線條一樣。當我們過分重視線條,而忽略整體脈絡、忽略了維度,模型就可能過適( overfi...